2025年09月23日来源: 中国台湾网
9月9日至15日,“辽台视界 镜启未来”两岸媒体青年交流活动在辽宁举办。本次活动以“勿忘历史 融合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两岸媒体在辽宁沉浸式参访、全方位报道,共同回望抗战历史,共享辽宁全面振兴发展成果,共创辽台媒体交流合作新篇章。
本次活动邀请了台湾媒体人士、台青自媒体博主、香港记者以及大陆媒体记者等近40人参加。旨在通过两岸媒体人面对面深入交流,深化辽台两地媒体交流合作,为两岸媒体提供更丰富的报道素材和更广阔的观察视角,通过两岸媒体全方位报道,传递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展现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展现辽宁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更多台湾同胞走近辽宁、了解辽宁、爱上辽宁。
回溯抗战史,铭记民族魂。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参访团成员驻足在抗战文物前,神情凝重,共同回顾抗战岁月。大家表示,两岸同胞携手保家卫国、共抵外辱,感受到那段岁月的沉重与悲壮。台湾旺报前副社长刁明芳走出场馆时看见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便用手机拍摄了这一幕。她说:“共同的历史根脉是两岸儿童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若他们从小不了解共同的苦难抗争史,不深知‘两岸一家亲’的血脉事实,便难有深刻的民族认同。唯有让他们明晓两岸同根同源,未来携手前行,才能让民族更有力量。”
“以前只在史料里见过沈阳故宫的记载,今天实地参访,才真切感受到它的文化内涵。”台湾新闻记者协会理事长袁天明表示,这些历史遗存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财富,会通过镜头和文字,把沈阳故宫的历史分享给更多台湾同胞。
行程中特别安排了重走抗联路的环节,参访团成员穿梭在山水间,仿佛置身于那支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艰苦的英雄队伍。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中,杨靖宇将军的遗物让大家红了眼眶。“两岸同胞共同经历了那段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岁月,这份共同的记忆应当被永远铭记。”
山海共融,和合共生。在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成为参访团关注的焦点。从历史纵向延伸,展现了辽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发展过程中作出的贡献,完美诠释了“共融”与“共生”的永恒主题,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深厚底蕴。台湾自媒体博主陈静仪被展厅内拿着画本铅笔临摹文物的小朋友吸引,一直用相机捕捉生动的瞬间。“沈阳是父亲的故乡,一踏上这片土地就感受到亲情和温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共鸣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割断的。”
大连音乐博物馆内,两岸媒体人共同欣赏了传统民乐表演,倾听了多首两岸同胞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和曲目选段。台湾专栏作家协会荣誉理事长应平书表示:“音乐是很好的沟通语言,很喜欢辽宁这种有温度的感觉,这一刻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在交融。”
见证新突破,感受振兴力量。参访团考察了辽宁的城市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项目,亲眼目睹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辽宁的产业转型升级令人印象深刻。”台湾自媒体博主邱庆龄表示,大连产业规划蕴含两岸合作大潜力,先进制造业、海洋经济领域、软件产业等领域可与台湾电子零部件、台湾海洋科技、生物制药等产业开展交流合作。
在冰山慧谷智慧产业园,台湾种子娱乐制作公司总经理李文娟说:“感觉很生动有趣,让我感受到如今大陆文化IP崛起的良好势头。台湾也有不少企业在相关领域探索实践,若两岸能加强交流合作,一定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厦门微笑比心传媒文化公司董事长、台青自媒体人游文凯表示:“通过这次参访交流活动,对辽宁传媒学院学生创作的动漫作品产生浓厚兴趣,没想过风靡全球的《黑神话·悟空》游戏背后竟是来自沈阳的动漫力量!”台青还与辽宁传媒学院师生探讨了日后互相学习及合作意向。
共谋新合作,同启新未来。大陆媒体人分享了融媒体发展经验,台湾媒体代表提议建立常态化的辽台媒体交流机制,搭建两岸青年媒体人合作平台。大家一致认为,两岸媒体人应当承担起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责任,用客观、真实的报道增进相互了解。
山海不远,和者同心;万里路遥,且歌且行。七天的行程虽然短暂,但留给两岸媒体人的思考却是深远的。正如参访团团长袁天明在临别时所言:“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未来的开启,辽宁的发展机遇值得台湾青年关注。相信通过我们的镜头和笔触,能够让更多两岸同胞看到动人的辽宁,感受到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共同展望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