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的那些年

2014年06月21日来源:

1946年9月,一对竹东男孩携手坐上火车,投入当时的国民党70军。他们就是后来的台湾省籍老兵返乡探亲协进会会长徐兆麟和他的挚友戴金和。那时候这两个相互偎依的少年还不知道蜿蜒的铁路尽头等待他们的是截然不同的命运。今天我们所讲述的,就是在数十年风云变幻里,这对普通小伙伴的故事。

1946年的台湾,日本刚刚投降。在摆脱殖民统治的欢欣退去之后,台湾百废待兴。日本人开办的工矿企业全部关闭、学校无法开课,导致青年失业、学生失学。徐兆麟与戴金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了前来接管台湾的国民党70军。

携手辞亲去

童年时的徐兆麟,是个小小的“留守儿童”:“我家本来世代从事樟脑生产,爷爷和几位叔叔还曾经开过小小的一间‘樟寮’(生产樟脑的家庭式手工作坊)。但日本殖民时期樟脑生产采用‘专卖’制,只能卖给日本人,价格被压得很低。我父母就离家到宜兰做伐木工人,而还在上学的我,就寄住在亲戚、朋友家里。”寄住在爷爷家里的时候,邻居戴家的宅子里有个年纪相仿的小男孩叫戴金和,跟徐兆麟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1946年,日本投降,国民党登岛接管台湾。普通民众所盼望的稳定富足的生活却并没有随之而来:“日本人开设的工矿企业大量关闭,学校里的日本老师都跑了。爸爸和哥哥都失了业,我也没学可上。”已经参加了国民党70军的戴金和回乡探亲时特意来看徐兆麟,建议他跟自己去投军。“他跟我说,投军有几个好处,第一,可以学习‘国语’;第二,退役之后,也好找工作。总比在家里闲逛强。”一番话说得徐兆麟动了心,他害怕父母阻拦,于是便没有对父母说,偷偷地从家里溜出来,跟着戴金和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那时候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连火车票钱都是戴金和掏的。我们参军后一起编在70军279团的通讯排,谁知道我运气不好,9月初才刚到部队,9月底70军就整编成为了70师,我也被迫与戴金和分开,被安排到了70军140旅279团步兵连。”徐兆麟说。

这一年,徐兆麟的“官方”年龄是虚岁16岁,实际上,两人还都是不满15岁的孩子。

1946年12月的一天,徐兆麟和戴金和所在的279团、280团从桃园坐火车抵达基隆。军官把士兵们赶上船,命令所有台湾士兵待在船舱里不许登上甲板。徐兆麟后来才知道,之所以不让台湾兵登上甲板,是因为在之前运送280团的时候,不少台湾士兵一见军舰要开走,纷纷从甲板上跳进水中游回台湾岛。

“不知过了多久,有个军官过来对我们说,你们不是想看看台湾吗,现在可以去看看了。我们登上甲板一看,港口的椰子树只有1寸高了。”故乡渐渐缩小成蔚蓝海面上的一个小点,这些还是孩子的士兵悲从中来,轻轻唱起名叫《再见吧》的日文歌。

“我们这些台湾兵都是在日本殖民统治下长大,到了这样的时候,竟然连一首中文歌都不会唱。现在想起来,真是很悲哀。”

一别两渺茫

一夜之后,徐兆麟抵达了冬日的上海吴淞口。士兵们饥肠辘辘地走下舷梯,只觉得冷极了。“有个士兵手直哆嗦,手上的枪‘咚’的一声掉进了海里。”徐兆麟说。

然而,严寒、饥饿还并不是最严峻的考验。在吴淞口短暂整顿之后,即将迎接他们的,就是残酷的战争。

徐兆麟和戴金和所在的140旅279、280两个团从上海取道南京、徐州,一路开到鲁西南。在那里,280团先同解放军遭遇,跟在后面的279团听说前面打起来了,便趁天黑撤到一个村子里,筑起工事静观其变。

“那天早晨,有两个老乡在路上走,国民党就冲着他们打炮,连打了十几发。我看得清清楚楚,分明就是普通农民,可见当时国民党军队风声鹤唳到何等地步。当时我就想,国民党一定会失败。这一阵打炮之后,从远处跑过来七八匹战马,有经验的军官一看就说,完了,280团‘没了’!当时我心里非常难过,280团风尘仆仆从台湾来到大陆,才打了一仗,甚至都没过夜就‘完了’!”

280团被歼灭,279团只好撤到山东金乡西北一个村庄附近,负责保护金乡到单县的公路。1947年4月,他们收到报告说离金乡不远的一个村庄有村民和民兵组成的“土八路”。279团的长官一听说是非正规军,便派徐兆麟所在的连队去村里“搜八路”。

“谁知‘土八路’没找到,遇上‘真八路’了!”徐兆麟说,“我们在村里没找到‘土八路’,正准备撤离,解放军来了,把我们包围在村里。这些台湾小战士哪里打过仗啊,见到正规军就‘放鸭子’了,只知道四处逃窜。”徐兆麟和40多个国民党士兵被解放军围在一间民房内。听到解放军说只要放下武器,不会伤害他们,才15岁的徐兆麟率先走了出来。身后的老兵见徐兆麟真的“没事儿”,也都纷纷投降。这个率先投诚的举动让带队的排长对徐兆麟印象很深,在他的安排下,当天中午,徐兆麟就换上灰军装,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后来在连长的安排下,我调到连部做了宣传干事。在我们连队里,我竟重新遇到了戴金和。”原来,280团与解放军遭遇之后,戴金和也已经被“解放”过来。但老友相逢的喜悦,很快就被戴金和不佳的精神状态冲淡了。“刚被‘解放’过来那一阵,他一个月都没洗过脸。”徐兆麟说。任凭徐兆麟如何安慰,戴金和仍然郁郁寡欢。

终于有一天,戴金和来找徐兆麟,对他说,他实在不想再打仗了,他要“跑”,回台湾去,还劝徐兆麟跟他一起走。

“他说,既然一起出来的,就要一起回去。但我当时已经对革命队伍产生了感情,就拼命劝他,这里不是挺好的吗,局势这么乱,怎么回得去呢?他却都听不进去,一心只想回家。”

面对这样的情况,徐兆麟心乱如麻,却又再无办法。于是,1948年淮海战役之前,这对儿时好友洒泪而别。

“其实按照规定,他有要‘当逃兵’的心,我应该上报给组织。但当时我没有上报。过了几天,就听说他失踪了,我就知道他一定走了。这也是我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违反纪律。”徐兆麟说

对岸鸿雁来

离别时,徐兆麟和戴金和尚不满20岁。此后战火急、音书断,对方到底是不是还活着,情况怎么样,两人再无消息。

直到1988年。

当年1月,第一批赴台老兵返乡探亲。为了能让像徐兆麟这样留在大陆的台湾省籍老兵能够也一圆“回家看娘”的心愿,台湾省籍老兵返乡协进会成立,徐兆麟出任会长。“那时候台湾当局对我们这批台湾省籍老兵采取否认态度,说在大陆根本没有台湾老兵。为了驳斥这个观点,我们协进会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在大陆的台湾老兵进行摸底。”经过挨户走访、细致调查,协进会制作了台湾省籍老兵名册。老兵出生年月、故乡在台湾何处、何时随什么部队到达大陆、现在住在哪里,都一一清除列明。这个名册引起了岛内外的极大关注,两家台湾报纸全文刊登了名册的内容。

过了不久,徐兆麟收到了一封信。他打开一看,寄信人正是已整整40年没有联络的戴金和。“他从报纸上看到了我们协进会的新闻,并看到我的名字。便辗转托人寄信给我。”

原来,离开解放军部队之后,戴金和很快又被国民党部队抓住,强征入伍。因为他熟知解放军的俘虏政策,一与解放军遭遇,他便走出来投降,然后继续往南走。没多久,他却又被抓了丁。如此被抓、投降、自由,走走停停,曲折辗转,终于在1949年抵达了吴淞口,当年他们下船的地方。

“正好当时有‘台湾青年军’在上海募兵赴台。从前都是被抓丁,这回戴金和踊跃地报名,就这么跟着青年军的船回到了台湾。船一靠岸,他就立刻跑回了家。”

因为害怕报复,戴金和始终不敢把自己曾经赴陆参军的事情说出去,默默隐藏着这个秘密。他对徐兆麟说:“当年是我带你离开台湾,如今我一人回来,让我觉得对你家人很愧疚,因此也一直不敢去看望你的父母。”

这封故友的来信,让徐兆麟百感交集。他更加积极地投入老兵返乡协进会的工作中,帮助老兵解决回乡手续、为老兵返乡筹措经费,同海内外媒体联系,为老兵返乡争取舆论同情……终于,1994年,徐兆麟如愿回到了台湾竹东老家。一下车,同样两鬓已苍白的戴金和已等在那里。

温暖的亚热带阳光照耀着两双跨越漫长的时间与空间终于得以重新交握的手。这时候,距他们携手登上投军的火车,已过去48年了。

“虽然这么多年没见,我们的感情却始终如旧。如今他还经常会给我打电话,我回台湾也会去见他。在残酷的战争里,我们都活下来了,我们是幸运的人。不知有多少人默默死在他乡,却无人知晓。”徐兆麟说。

北京台联动态

通知公告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中央统战部|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共北京市委台湾事务办公室| 北京市委统战部| 新华社台湾频道| 人民网台湾频道| 中国台湾网| 台胞之家| 华夏经纬| 海峡之声| 你好台湾网| 中国网| 千龙网| 京台视点|

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 Copyright © 2011-2021 BjTL 北京台联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4768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0582